澎湃新闻记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生力军。请问工信部过去一年在构建梯度培育体系,特别是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将如何部署今年的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 梁志峰
梁志峰: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格局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我想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一是明确了梯度培育的总体思路。把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作为《“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九大重点工程之首来部署,明确了“百十万千”的培育目标,也就是说,“十四五”时期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二是夯实了梯度培育的政策举措。2021年我觉得有五件事是值得一提,以时间为序:第一件事是加大培育力度,扩大遴选规模,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2930家,是第一、二批总和的1.5倍。第二件事是中央财政新增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第三件事是举办首届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进一步坚定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第四件事是北交所的设立为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打开了新的大门,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产品和服务,金融支持专精特新发展的力度显著增大。第五件事是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提出31项具体任务,之后,北京、山东、吉林等省市陆续出台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发展的政策。
三是提升了梯度培育的实际成效。4762家“小巨人”企业具有“5678”的特征,超五成企业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企业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企业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企业成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很多企业都在强链补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增强发展活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各类媒体、专家学者、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围绕“专精特新”做了大量的报道和研究,有效地传播了专精特新的理念,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2022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激发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的部署,继续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一是出台三个办法,即《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与培育办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与培育办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与培育办法》,夯实培育基础。这里也跟大家报告一下,《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与培育办法》即将出台。二是扩大培育规模。2022年拟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规模,同时全面启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三是突出梯度重点。把落实《实事清单》作为重点,更加注重支持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更加注重从产业链角度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