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181119 |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之窗
武汉江岸岱家山智能传感产业加速器 | 传感加速,跑出“芯”征程
发布时间:2025-08-07 17:08 字号:[ ]

在长江之畔的汉口,一座科创城正以“传感产业”为名,勾勒着数字时代的蓝图。这里,是武汉江岸岱家山智能传感产业加速器的所在地,有无数“芯”梦想在诞生;在这里,更是“芯”征程在起航。

1.jpg

从“0”到“1”,“芯”梦想的觉醒

武汉江岸岱家山智能传感产业加速器,16万平方米的“专利转化基地+孵化器+加速器+数智产业园”全链条载体,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从萌芽推向成熟。

2.jpg

2021年,武汉首个瞪羚企业谷揭牌,岱家山加速器启动“102030”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聚焦“智能机电、数字环保、智能检测、医疗器械、软件信息、智能传感”等八大领域,打造数智产业集群。

3.jpg

智能传感器,作为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感知器官”,是这里的核心赛道。从声敏、光敏到热敏、磁敏,数十家传感器企业在此集聚,产品覆盖智慧城市、工业应用、水利水电等场景。武汉静磁栅、亿豪智能牵头组建智慧水利联合体;毳雨科技、海纳天鹰领衔数字环保微集群;还有雷博合创、希萌科技、新仪科技……这些企业如同“热带雨林”中的物种,相互滋养,共生进化。

链与网:产业生态的“动态集成”

武汉江岸岱家山智能传感产业加速器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集聚,更是产业生态的“动态集成”。

4.jpg

技术链:通过“高校数智科研成果联络图”,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实验室资源可视化,企业可按图索骥,对接技术转移。

服务链:每家企业配备一名联络员,每个专项工作配备至少一名服务专员,以“联络员+服务专员+辅导员+科创导师”的模式,深度孵化,让企业创业无忧。

人才链:与高校共建专利成果转化基地,设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让“产学研”从纸面走向车间。

2023年,岱家山智能传感器与算法联合实验室揭牌,这里不是高校资源的简单延伸,而是围绕产业需求构建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闭环。华中科大、武理工等高校的教授学者担任技术专家,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算力支持,企业可在此拓展项目、对接资源、展示成果。

5.jpg

土与根:硬科技的“长期主义”

岱家山的土壤,滋养着硬科技的根。这里没有浮华的泡沫,只有十年如一日的耕耘。

武汉江岸岱家山智能传感产业加速器搭建智能检测服务中心、校企合作服务中心、高校专利成果转化基地,让技术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市场。

同时,依托落实江岸区“彼岸计划”“岸九条”等政策,持续打造“新质产业培育基地”“企业主要承载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企业梯度孵化基地”、“人才聚集创新基地”五位一体的创业环境,将智能传感器作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突破口,不断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6.jpg

如今,武汉江岸岱家山智能传感产业加速器已累计培育上市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企业申请知识产权3609件,15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67项专利技术转移转化、281件技术合同登记、1.5亿元技术交易额、3993.9万元政府政策资金奖励补贴……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产业生态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

7.png

未来已来:传感无界,“芯”向远方

武汉江岸岱家山智能传感产业加速器正以“开源”为名,开启“芯”的征程。

这里,是技术的试验场,也是梦想的孵化器。当MEMS传感器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当智能传感器从单一感知向智能决策升级,岱家山加速器正以“技术共享+生态协作”为核心,推动园区传感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迈进。

在这里,每一粒“芯”都能找到自己的星辰;在这里,每一次加速,都奔向更远的远方。

8.jpg

相关新闻